【今日清明】缅怀先烈•心怀感恩‖郊游踏青•提振精神
来源: | 作者:pmo310f76 | 发布时间: 2018-04-05 | 4437 次浏览 | 分享到:
启元教育认为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与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已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为国家法定假日。

启元教育认为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与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已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为国家法定假日。


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念祖、扫墓,踏青、插柳、植树、放风筝…… 随着一年年的缅怀与思念,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绵延不息,得以传承。


清明节,是一个凝聚着多元文化的节日。一为节气,地球绕日,运行不息,清明节时,气清景明,万机勃发;二为农事,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谚,过了清明,开始农忙;三为扫墓,祭奠逝去的祖辈,缅怀革命先烈;四为踏青,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春和景明,民众外出郊游踏青。在我国不同地域,清明节还有荡秋千、蹴鞠、蚕花会、射柳斗鸡等丰富的特色民俗活动。



清明节的伦理文化价值,重在“感恩”。在我国各地都有清明扫墓的习俗,主要表达我们对先祖、对先贤、对先烈的思念、敬仰和感恩之情。


清明“感恩”来历,有个历史故事。《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国公子重耳,早年患难,四处流亡,备受屈辱,历尽磨难。贤士介子推同他患难与共。重耳在没有饭吃时“饥而从野人乞食”。传说重耳一日饿晕,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他吃。重耳流亡十九年,六十二岁,回到晋国,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为感恩介子推,晋文公封他隐遁的山为介山(今山西介休县南的绵山)。介子推遗留给晋文公“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的名诗。


在这特殊的节日,我们一起抚今追昔,祭奠先人,缅怀英烈,心怀感恩;同时带领家人走出居室、走向田野,感受万物复苏气息,拥抱清新明媚春光,调整身心,提振精神,奋发有为,胸怀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