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如何树立或教授其正确的行为方式
来源:
|
作者:pmo310f76
|
发布时间: 2017-08-19
|
5044 次浏览
|
分享到:
启元教育认为当孩子在18个月的时候心里就已经存在一种暗示或倾向——取悦父母,无形中会不断模仿父母的日常行为举止以做到父母期望的表现或达到父母的要求。作为家长应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个特性,树立或教授其正确的行为方式。
启元教育认为当孩子在18个月的时候心里就已经存在一种暗示或倾向——取悦父母,无形中会不断模仿父母的日常行为举止以做到父母期望的表现或达到父母的要求。作为家长应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个特性,树立或教授其正确的行为方式。
严守规则——奖罚分明:
学龄前孩子的特点就是随心所欲。在这个阶段要设立一些标准让“孩子明白生活是有条有序的,要学会如何自律并且主动去接受生活规则”
简洁解释:
其实没必要向孩子具体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但要让孩子明白规定的简单原因,这么做会让他意识到不能肆意妄为,更可能达到依从效果。
称赞强化:
引导过程中,正面的称赞对良好行为的持续进行有积极的强化作用。
树立规范:
“到家将外套放到衣橱,鞋子放进鞋柜”,你的日常行为其实也是基本的行为准则,孩子会仿效这些他所看到的,无形间就养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道德心:当孩子因没有遵守规则而感觉愧疚时,不要急于去安抚或训斥他。内疚是学习对错观的一个必备部分,而且对于我们来说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关键是要学会从错误中找到宝贵的经验。
儿童教育专家教你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
导致孩子不良行为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对未知问题或事物表现出来的不知所措。
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孩子年龄够大且有一定理解力时要鼓励孩子对面临的情景或事物做出自己的决定。从“你喜欢苹果还是橘子?”做起,孩子一旦能够轻松应对这些小选择,就将选择级别提升。
鼓励独立尝试:
在父母的现场指导下,孩子会很快完成已经熟悉的穿衣、拖鞋等行为,但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教会孩子独立完成这些,你的鼓励是推动独立进程的加速器,让孩子不断尝试。
学会思考:
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当孩子向你发问时,你的回应“那么你打算怎么做呢?”这会促动孩子通过自己的能力,起码是思考力来解决问题。
儿童教育专家教你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帮助孩子培养耐心:
没有人喜欢等待,尤其是孩子。对父母而言教会学步期孩子如何耐心等待是极其重要的。
延迟满足需求:
不要总是孩子一张嘴就“马不停蹄”地满足他的需求。就让孩子“等一下”,即使是他脸上挂满了不满,慢慢管理下他的急躁情绪。
帮孩子发泄:
学步期孩子等待需求满足的过程中总是表现出种种不满,但作为父母或成人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发泄情绪,当其表现出一点点忍耐力时及时给予鼓励。
参与到耐力培养活动:
鼓励孩子做事,不要立刻给出评价或指导,如堆积木、种植物等就让孩子自己操作,不要再旁边给予任何指导或评价。
儿童教育专家教你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善用“同感”技能:
时常会看到几个小朋友为玩一个玩具而争夺不休。孩子出生时会误认周围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所以及早告知宝宝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和想法,就会让他越少有伤害别人的行为发生。
赞许孩子的友善行为:
当孩子对其他人表示友好时,我们应该简单的赞许他的举动。
提问代替解答:
没法向孩子解释什么是共鸣,什么是同感,但你可以和他们说做事的时候要考虑一下其他人的感受,同时将问题抛给孩子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当孩子拒绝与小伙伴共享玩具时,你可以这样“没有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你觉得她会怎么想?”
协助孩子读懂身体与杨:
读懂身体语言和脸部表情是我们表达“共鸣”情绪的一项重要途径。引导孩子慢慢熟悉这些常用的表达方式,“当你把积木给小明玩时,有看到他脸上的笑容吗?你的做法让他感觉很开心。”起初,孩子可能无法完全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引发别人的反应,但当他这么做时,我们应该让他知道他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别人。
好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当孩子犯错时,不要质疑,不管多难孩子毕竟是孩子,他走的每一步都需要你的引导,只要你坚持,“别人家的”孩子有的,你的也会有,到那时,孩子会越来越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