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中学,不同阶段的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
来源:
|
作者:pmo310f76
|
发布时间: 2017-06-08
|
5418 次浏览
|
分享到:
6岁至18岁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孩子人生奠基的重要阶段。孩子上学后,由于自身成长的需要,学校、社会环境、老师以及身边同龄人的影响,会帮他了解很多新事物,接收很多知识,也让他开始对许多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
6岁至18岁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孩子人生奠基的重要阶段。孩子上学后,由于自身成长的需要,学校、社会环境、老师以及身边同龄人的影响,会帮他了解很多新事物,接收很多知识,也让他开始对许多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启元教育认为,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是复杂的,但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个性需求,采用阶段性的方式和有效的策略,帮助孩子健康发展。
1如何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好感觉?
对于学龄期的孩子,家长教育应掌握三要点:感情的联系上保持亲近,生活的照顾需要减少;学习上的帮助尽可能不给。为什么很多孩子喜欢玩游戏呢?因为他们总能从“获奖”、“good”、“闯关成功”、“升级”中获得满满的鼓励与成就感。那么换位思考一下“学习”,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对学习的好感觉呢?
2小学阶段VS中学阶段
小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习兴趣,是为了让孩子喜欢学习,习惯学校环境,增进同龄群体的相处能力。小学生的家长更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感受,不要那么强调成绩。
中学,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家长要关注孩子如何习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增进效率,不要太在意孩子在班级的成绩排名。不要担心孩子会因此学习不好,强调成绩和学习内容是老师和学校的工作,家长切勿给予过多关注增加孩子压力。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孩子,帮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管理自己,学习与人相处和交到朋友更为重要。
3青春期教育: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
启元教育表示,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两个重要的心理体验:一是自我认同,觉得自己很不错。第二他人认同,别人觉得他不错。青春期的孩子想法渐渐成熟,什么事情都开始有自己的主见,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面对处于逆反期不合作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怎么做呢?
爸爸妈妈可以经常向孩子表达三个意象:
1、我相信你……无论如何我都相信你;
2、如果你需要帮助,我就在这里……
3、我允许你,做错事……
父母的任务是培养和建立孩子宽容、接纳、理解的自我效能感。除外,父母应该谨记的青春期教育原则:不求助,不施助。
教育是一件大事,从学校到家长都应该齐心协力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质的环境,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启元教育给大家总结的以上这些知识,还请大家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