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启元教育呼吁不要再教育焦虑
来源: | 作者:启元教育 | 发布时间: 2021-05-21 | 1729 次浏览 | 分享到:
教育行业的内卷使得家长焦头烂额,孩子也是痛苦不以,小舍得中宋佳饰演的角色一开始的教育理念就是快乐教育,但是在后面不断地被内卷,最后也开始逼女儿学习。

教育行业的内卷使得家长焦头烂额,孩子也是痛苦不以,小舍得中宋佳饰演的角色一开始的教育理念就是快乐教育,但是在后面不断地被内卷,最后也开始逼女儿学习。所以启元教育呼吁抵制内卷,拒绝教育焦虑。


启元教育


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发自内心具有热情的事情去实现它,走向自我实现,而不是把教育作为一块敲门砖、一个功利性的尤其是短期功利性的工具。如果就是为了要一个名校的文凭,这是容易做到的,却是很不负责任的,是一种对青春的浪费。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所要满足的只不过是家长的虚荣心。

“内卷化”一词的实际涵义
大概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一个热词横空出世,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就是“内卷”,首先是指教育的“内卷化”。对这个词,大家感到很奇怪;这个词很生僻、很费解,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内卷?它来自于一个英文词,叫involution,有一个意思就是“向内”的意思,简单的词义包括“缠绕””纠缠”;在生物学领域,也指系统的退化。如果把这个词和另外两个相近的词一比较,就更容易理解这个意思了。我们最熟悉的一个词叫revolution(革命),前面的字母是re。还有一个使用非常普遍的词叫evolution(进化、演化)。我们把这三个词放在一块的时候,很容易理解:革命是一种突变,是事物变革最激烈的方式;演化是一种常态,慢慢进化;还有一种是退化,叫involution。

关于教育内卷化起因的若干说法及对其的辨析
减负、克服焦虑这些问题,实际上指向了一个事实——如果我们更明确地针对一个事实的话——就是择校、竞争,所有焦虑来自于择校、竞争,而且我认为中国的教育焦虑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整体性、全民性的,各个阶层都在焦虑:中产的在焦虑,高收入的也在焦虑,普通老百姓也在焦虑。
第二个特点特别糟糕:启元教育认为焦虑是从孩子的低龄阶段就开始——主要在小学阶段,然后下沉到了幼儿园,其实对应的就是“幼升小”和“小升初”的择校竞争。这种择校竞争,在中国由来已久。如果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比较单纯的——当时我们流行的词汇或者说术语叫做“片面追求升学率”,简称“片追”;教育领域主要的工作就是要防止“片追”的倾向。但是,“片追”这个现象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了全民的教育焦虑,而且层级越来越低、竞争性越来越强。

所以启元教育认为过度地教育焦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凡事要讲究量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