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爱孩子,更要懂得怎样更好地去爱他们——顺势教育随笔选登
来源: | 作者:pmo310f76 | 发布时间: 2020-07-27 | 3223 次浏览 | 分享到:
聆听其心声,顺势而教育,势,顺势而为,如水推舟,事半功倍;逆势为之,则逆水行舟,艰难险阻,功败垂成。因为平时的工作中经常进行一对一辅导,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性格特点都比较了解,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大有裨益。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1938年,陶行知到武汉大学作演讲。演讲前,他突然从皮包里抓出一只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接着,用左手按住鸡头逼它吃米,公鸡只叫不吃。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公鸡挣扎着仍不吃。后来,陶行知轻轻松开手,又后退几步,公鸡便从容地吃起米来了。陶行知用公鸡吃米的例子,揭示了一个道理:学生学习如同公鸡吃米一样,是自觉自动的行为。老师按住头,把知识硬灌给学生,硬喂给学生,老师强迫学生学习,是学不成的。

  
  1946年,陶行知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谈到:“教学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克服片面教育;注重养成终身好学之学习习惯,以克服短命教育。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这是在民主教育背景下,陶行知先生对于他一生所倡导和践行的教学方法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而我们学校的“聆听其心声,顺势而教育”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理念。针对于此,我有两点感悟:
  
  01
  
  教学中工作的感悟

  
  聆听其心声,顺势而教育,要求我们老师认真负责和精心策划。老师根据自己的学生特点和学科的逻辑体系,精心设计,巧妙导课,通过悬念引题、举例推广、承上启下、情境渲染等手法,打开教学艺术之大门,激活学生认知,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以浓厚的好奇之心和兴趣盎然的愉悦之情,兴致勃勃地步入教学天地。王耀生校长一直给我们讲“导、学、练、议、结”课堂教学模式,而这个模式就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的成熟模式。我们在每周三进行集体听课、评课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在这个环节中,精心导课是教学的中心所在,老师扮演主动角色,学生处于激趣状态;无论是复习旧知识的概念导入,还是与之相关的背景导入、情绪导入,都是想办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 从而产生“一石激起千重浪”的审美效果,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学,乐与学,自觉地参与进来,做课堂的主人,真正体现“聆听、顺势”。比如我们在讲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时,上课前拿出上节课作业测试,分别进行了表扬和批评,然后提出问题,受表扬和批评的学生此时此刻的感受是什么?根据他们的答案顺势导出情绪的概念,情绪是如何产生的,进入学的环节,这样就很好的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又是他们自身的感受,教学任务得以轻松完成。
  
  02
  
  对学生个体教育的感悟

  
  聆听其心声,顺势而教育,势,顺势而为,如水推舟,事半功倍;逆势为之,则逆水行舟,艰难险阻,功败垂成。因为平时的工作中经常进行一对一辅导,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性格特点都比较了解,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大有裨益。
  
  顺势而为,关键在于一个"势"字,要有一双慧眼,判明大势进退;要有一颗名亮亮的心,悟达通透。只有看得清,瞅得准,心如明镜,才会知晓大方向,大趋势,知进退。王耀生校长对“聆听其心声,顺势而教育”给我们做了具体解读和分析,这让我们获益匪浅。
  
  看到这些文字时,就仿佛看到一个个学生从眼前经过,如“信之声,而逆势教”,有人看到这句可能会有疑问,“顺势而教育”怎么会出现“逆势教”的解读呢?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逆势教”即“获得学生的信任时,如果是优秀的学生,要明确地提出批评,更严肃地要求改正他的缺点;对较差的学生要大胆地鼓励和表扬,使他觉得在老师的眼里,他可能是很有前途的学生。”这有一前提条件,即获得信任的学生,才可以这么做。如我们班的张同学,稳重踏实,上进心强,有远大理想,在多次考试中几乎是独霸第一,担任“校长助理”职务,责任心很强,是老师的好帮手。但不够自信乐观,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有上课抠手、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在刚开学的一段时间里,他听到的都是表扬的声音,因为孩子身上有很多优点,这让老师很喜欢,但是我们希望他更好,所以在我们比较熟悉后,就明确地提出批评,更严肃地要求改正他的缺点。课堂上的公开场合,课下的私下聊天,我们都当面指出缺点。从孩子身上我们也确实看到他在努力,课堂上开小差少了,也比以前自信了!写到这里时,张同学刚好来问问题,看到对他的评价,很坦然,因为课下我们是师生,也更像朋友。他很郑重地对我说,“老师,放心吧,新学期我一定让‘但是’后面的缺点去掉,你要相信我!”是啊,听到他的话,看着他的表情,我有什么理由怀疑一个孩子的信心和决心呢!我相信,一个孩子自觉的行为,一定会成功!
  
  因为某些原因,我们还有些孩子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中途转过来,而他们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些问题。但我们不怕,办法总是多于问题的,再怎样他们还毕竟是孩子!如我们班的肖同学,是一名男生,曾经因为抽烟、打架被劝退,身上有很多缺点,对自己的学习几乎是放弃的状态,但很有思想,有个性。对于刚转过来的这名新同学,我们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注。记得肖同学转来的第一周,抽一个课外活动时间我给他补刚讲过的两节课,这样便于他更好的接受新课,虽然有点不太情愿,但还是认真听完了。第二天是周三,我们集体听课时间,全体老师都在后面听课。前几节看着其他同学踊跃回答问题,我们的新同学有点发困,但是在我上课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时,肖同学第一个举手,这让我有点意外,因为,我们听课的过程中,他一直是沉默的。我毫不犹豫地提问了他,结果如我所料,回答得很正确,我也就顺势进行大大表扬。正应了王校长说的“尊之声,而机势教”,即想要尊严的问题学生,或得不到老师、学生、家长尊重的学生,一定要给他机会,使他获得尊严、尊重,但有条件,是有说服力的尊重,而不是随意的、廉价的、虚伪的尊重。而这样一个小小的插曲有什么效果呢,到第二天听到语文老师表扬我们的新同学,说是日记写的很好,写了自己第一次主动回答问题的内心感受,有真情实感,语言也很好...... 后来肖同学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很大进步,用他自己的话称之为“前所未有”。作为老师,还有什么比看到自己学生取得进步更开心的呢?

  
  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其实老师待学生,也要像“上善若水”一样,要爱学生,会爱学生!因为他们是一个个天真烂漫的生命,是成绩有优有劣的学生,更是有着优点和缺点的孩子,我们没有理由不爱他们,但我们更要懂得怎样更好地去爱他们。那就是“聆听其心声,顺势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