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启元教育呼吁不要用这几种方式教育孩子
来源: | 作者:启元教育 | 发布时间: 2021-04-19 | 1986 次浏览 | 分享到:
有很多人说什么现在的孩子脾气特别怪,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但是却还是成绩不理想。启元教育想说一个孩子的好坏不单单体现在学习成绩上。

有很多人说什么现在的孩子脾气特别怪,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但是却还是成绩不理想。启元教育想说一个孩子的好坏不单单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而教育孩子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的教育。启元教育表示不要用以下几种方式去教育孩子。


启元教育


严格专制

不容忽视的是,仍有部分家长信奉“棒子下孝”、“虎妈”、“狼”的化身 父亲”。 教育很严格,要求很高,控制力很强,动不动就打骂孩子。  

心理学家贝克曾经说过:“监督孩子的父母或许可以强迫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但也会让孩子感到不安、依赖、缺点 胆小、敢怒但不说话、不爱吃苦、不喜欢参与创意活动。相比之下,这种养育方式不值得。”

父母 过于严格和专制,被教导的孩子通常形成两种性格:一种是胆小懦弱,过于顺从依赖,没有独立意见,有责任心; 另一个很固执,叛逆,容易陷入误会。  

这种教育,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把孩子当作平等独立的个体,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只能听 对父母按照大人的要求安排和过一生。  

如果家长注意到这一点,应该及时调整心态。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潜力,不必一言一行都听你的要求;启元教育表示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权。 有意识的,倾听他的意见和想法。引导孩子时,用“尊重”的批判教育代替责骂,用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代替专制控制,用讨论代替说教。 这样,父母和孩子就可以实现双赢:你积极引导孩子,孩子对你友好的态度表示感谢。

溺爱过度教育

中国有句古话:“惯子如杀子”,今天也适用。  

孩子在家中处于优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 可以轻松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 家庭以孩子为中心,照顾孩子的一切事务; 三四岁的孩子要吃饭,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不会做家务…这些 都是溺爱孩子的迹象。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养成自私、依赖、懒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没有同情心、责任感、缺乏耐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上必然会受挫。

父母再爱孩子,也要有个度。该教给孩子的规矩一个都不能少,这样他才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养成良好的习惯;舍得放手,该让孩子做的事,一件也不要代劳,让他在动手中学会独立、懂得感恩。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启元教育表示要学会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心底真实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