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秉承怎样的观念?
来源:
|
作者:pmo310f76
|
发布时间: 2019-02-27
|
4051 次浏览
|
分享到:
都说现在是焦虑的时代,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想给孩子好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那么,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秉承着怎样的观念呢?
都说现在是焦虑的时代,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想给孩子好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那么,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秉承着怎样的观念呢?
其实在家长圈子里,对应严格至上的“虎妈”、军事管理的“狼爸”、温柔呵护的“象妈”、魔鬼训练的“鹰爸”等,可谓是一股清流。那为什么你越为孩子好,孩子却越不领情?
教育孩子前先了解孩子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之前又变为对父母的理解期,40岁之前则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50岁他们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
可见,10岁到20岁之间是代际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最重要的心理现象是"自我意识"的强化。他们渴望独立,又屡屡失败,常以苛刻甚至挑衅的目光审视父母和社会。造成父母与孩子代际隔阂的原因是:一是由两代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差距引起的,二是两代人的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对新技术适应能力的差距引起的。
所以,如果孩子在10-20岁之间,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应当即质问或训斥,而应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下:孩子的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如果缺乏合理性,又是为什么?经常这样思考,父母就容易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恰恰是教育的成功之道。
关于兴趣班
会说话就去学唱歌,会走路就去学跳舞,家长也爱给孩子报兴趣班——孩子确实喜欢就开始,孩子确实排斥就结束。
生命中接触的所有事物,都会累积成我们想象不到的样子。孩子多学一门兴趣,就是多打开一扇窗。至于“特长加分”、“才艺长脸”,有当然好,没有也无所谓——孩子能尽早找到自己愿意投入时间去琢磨的事情,就值回票价。
关于补习班
硬啃下来的知识有毒。市面上只会教孩子套公式、套解法,而不愿花功夫帮孩子从内在理解知识的补习班,不会进入佛系家长的法眼。
哪怕外面大环境的浪潮,逼着越来越多学生放弃理解知识,只要最后能得分就行,佛系家长依然心如止水:明明一分钟就能背下的公式,花足一节课去理解——有时候,慢即是快。
以孩子为师
人类学家玛格丽•米德当年所描述的"并喻文化"(两代人互相学习的文化)和"后喻文化"(老一代向新一代学习的文化),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们出生、成长在新的时代,对变化的时代有天然的适应能力。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媒介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为此提出"以孩子为师",并倡议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向孩子学习绝不意味着成人的幼稚,恰恰相反,它标志着成人的成熟与睿智。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